研究启发创新思维 推动业界持续发展
耆智园重视脑退化症护理的优质发展,我们相信要持续优化服务和紧贴脑退化症人士的需要,必须投入资源和心思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护理方案的成效。因此,耆智园的研究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以专业及专注的态度进行脑退化症相关的研究,期望借着具前瞻性的研究结果,和业界一起探索创新的护理模式,并予以实践。
自2005年起,耆智园已完成及发布超过30项统计调查及成效研究,探讨的范畴包括:大众对脑退化症的误解、脑退化症服务前线员工压力、减少约束对脑退化症人士的益处、社区脑退化症人士的走失情况、脑退化症日间服务的效能、认知训练效能、电话心理教育支援成效、针灸疗法等,研究结果为推动优质脑退化症护理服务之发展提供实证及发展方向。
进行中的研究
iSupport 是由世界卫⽣组织 (WHO) 开发的针对脑退化症照顾者的网上教育和技能培训计画。它包括五个学习模组:(1)有关脑退化症的⼀般资讯;(2)与照顾者有关的资讯;(3)⾃我保健;(4)照顾脑退化症⼈⼠;(5)解决脑退化症状。
我们现正招募初至中期脑退化症人士的同住家属照顾者就iSupport 网站提供使用者意见,从以使网站更符合照顾者的需求并方便其使用。家属照顾者会随机分派至 (1) 网站测试组: 浏览iSupport网站及参加每月参加1次45分钟的网上会谈(共6次)或 (2) 对照组: 每月收到研究员发出的有关脑退化资讯的讯息(共6次)。
所有参加者均会在研究开始时、6个月后、9个月后填写1份(每次约30分钟)网上问卷。此外,参加者会每月 (每次约5分钟) 自行填写有关使用医疗服务的记录。
参加者会收到总值最多150港元的超巿礼券酬谢。研究详情请参阅海报。
有兴趣参与本研究的人士,请通过海报上QR Code或连结 https://bit.ly/iSupporthkphase2screen 报名。
如有查询,请于星期一至五9:00-17:00联络研究团队: 5526 6523 (电话/whatsapp)/ research@jccpa.org.hk (电邮)。
iSupport for Dementia(iSupport)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的针对非正式护理人员的网上教育和技能培训计画。它包括五个学习模组:(1)有关脑退化症的一般资讯; (2)与照顾者有关的资讯; (3)自我保健; (4)照顾脑退化症人士; (5)解决脑退化症状。赛马会耆智园将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合作,在香港开展一项研究,以(1)调查脑退化症人士家庭照顾者及护理人员在使用iSupport网站时对其便捷性、用户友好程度和潜在问题的意见,及(2)调查iSupport对脑退化症人士家庭照顾者的应用效果。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会透过网上座谈会了解脑退化症人士家庭照顾者及护理人员对修订和实施”中文版脑退化症人士全球线上支持iSupport专案”的看法。在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会透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iSupport专案是否对脑退化症人士家庭照顾者和他们所照顾的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赛马会耆智园得到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基金支持,为轻度认知障碍人士发展了一项慢病自我管理课程,以帮助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延缓退化。本课程的成效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形式,评估课程增强轻度认知障碍人士的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自我感觉的社交支援的成效。13间参与本计划中心的141位参加者参与了本研究,并在基线、课程完成后和完成后一年进行评估。前测与后测的比较结果显示,参加者完成课程后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现在研究团队正分析课程的长期成效。阅读
赛马会耆智园联同圣雅各福群会和香港科技大学推行 计划的成效评估集中两个范畴:本计划推行的技术能否降低照顾者因脑退化症人士走失产生的焦虑,及本计划的公众教育能否增加大众对脑退化症的认识和正面态度。本研究邀请参加计划的脑退化症人士的主要照顾者在开始参与时、参与后半年、和参与后一年完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照顾者面对被照顾者走失时的焦虑程度、参加计划前和过程中被照顾者走失时的情况以及对本计划研发的技术提供用家意见。公众教育讲座的参加者会在讲座后填写问卷,来评估他们在参与讲座后,在脑退化症的知识和态度的变化,以及是否愿意帮助脑退化症走失人士。
本港的长者院舍约束使用率较其他地方高。院舍同工普遍使用约束管理院友,而脑退化症人士比其他院友更容易被施加约束。过往研究指出使用约束与院友的生理和心理负面影响,包括勒死、跌倒、愤怒和屈辱感有关。赛马会耆智园于两间院舍进行减少约束计划,通过跨专业模式改善本港使用约束的情况。同工在计划前后会以自填方式完成有关工作中使用约束的情况、约束相关的知识和态度、以及对照顾脑退化症人士的自我效能评估问卷。此外,研究会记录计划其间院友使用约束的变化及跌倒的情况,以了解计划对促进减少约束的成效。
为提升安老服务同工向脑退症人士提供的服务的质素,赛马会耆智园的培训顾问向安老服务机构同工提供外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与脑退症有关的知识和护理技巧、工作场所环境的设计评估及建议等。参加培训前和完成培训后,同工会以自填形式完成问卷,内容包括脑退症知识、对照顾脑退症人士的态度和观感及信心、及对培训的满意度。此外,机构负责人亦会以问卷形式就培训如何改变机构提供照顾脑退症的服务及对计划的满意度提供意见。
赛马会耆智园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为家属照顾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和支援,使脑退化症人士可在友善关爱的社区生活;同时,本园推行大规模的公共教育,令公众更加了解脑退化症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脑退化症人士。计划的成效评估将量度参加者在活动后在行为、态度、状况和知识方面的变化,以及他们对计划的满意程度。
研究指出脑退化症人士住院时因陌生及嘈吵的环境和身体受约束而有机会变得混乱和身心功能转差。面对这些入院导致的急剧转变,家属照顾者或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在脑退化症人士出院后将他们送往安老院舍。得到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赛马会耆智园推出为期 本计划的成效研究探讨计划如何改善离院后的脑退化症人士的功能和改善照顾者心理健康。九十位参与本计划的脑退化症人士及其家属照顾者在开始参与和离开计划时、计划结束三个月及六个月后会接受访问,以收集有关脑退化症人士的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营养、心理健康,和照顾者压力的数据。透过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合作,本成效研究亦会探讨其成本与社会效益。
长者日间护理中心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二零二零年一月下旬起暂停服务。赛马会耆智园在本园及赛马流金汇邀请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暂停日间护理服务的脑退化症服务使用者及其家属照顾者进行研究,以了解暂停服务对服务使用者及家属照顾者的影响。研究将收集参加者在服务暂停前、恢复服务时和恢复服务后三个月在认知、心理健康、活动能力、及家属照顾压力方面的数据以作分析。
脑退化症人士的亲人在照顾脑退化症人士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例如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脑退化症有关的征状,或决定是否送亲人去院舍等;这些挑战会令照顾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各种负面影响。为此,耆智园推行一个照顾者支持服务,由专业人士向脑退化症人士的家属照顾者提供各种照顾上的支持。
本项目的成效研究结果显示照顾者因对脑退化症诊断和进展缺乏认知,及因为亲人的健康状况感到压力。许多照顾者也没有得到小区支持。在本项目中,专业人士提供了有关脑退化症和未来照顾计划的资料,及为照顾者提供适合他们情况的照顾方案以便纾缓照顾困难。
照顾者表示满意本项目的服务。他们觉得本项目能够协助照顾者为亲人安排诊断咨询,并使照顾者在接受服务后能更主动寻求小区支持。
已完成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脑退化症人士及家属照顾者对这项介入感到满意。当脑退化症人士能独立地完成游戏,他们的社交参与度、自尊心、及自信心有所提升。家属照顾者指出脑退化症人士的身体健康、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在参与游戏介入后有所提升。此外,他们表示这项介入让他们有休息的机会。同工认为这项介入提升了他们的脑退化症服务护理技巧。
总括而言,游戏介入是一项可在社区推行的介入模式,这项介入能协助同工在社区提供优质的脑退化症照顾,能使家属照顾者行到休息,并能协助同工发展其脑退化照顾专业。我们建议(1)长者服务机构可将这介入纳入为恒常服务;(2)家属照顾者应鼓励有脑退化症的家人参加这项介入。
文献
Lam LC, Lee JS, Chung JC, Lau A, Woo J, Kwok TC.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Management Model for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Persons with Mild Dementia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文献
Kwok T, Bai X, Kao H, Li J, Ho F. Cognitive Effects of Calligraphy Therapy for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Hong Kong.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1;6:269.
会议
Yip E, Yuen K, Li J, Ho F, Lam S, Kao S, Kwok T. Effectiveness of Calligraphy Groups in Retaining Cognitive Function During Ageing.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16th Annual Congress of Gerontology; November 2008; Hong Kong.